中心动态
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中心动态 > 正文

单细胞中心应邀参加“微生物组与大健康”跨学部前沿科学与技术论坛

作者:   时间:2021-06-20   点击数:

“微生物组与大健康”跨学部前沿科学与技术论坛2021年6月18-20日在上海召开。本届论坛设立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、微生物组与农业动植物健康、微生物组共性技术、微生物组与生态系统健康四大议题。

单细胞中心徐健研究员在本次论坛的“微生物组共性技术”议题中做题为“RACS-Seq和(MP-G)n:菌群‘单细胞代谢表型组-基因组’仪器与大数据”的报告,报告摘要如下:

菌群中细胞个体的精确身份(Who)及其原位代谢功能(What),是菌群功能调控的原理与基础,但“Who is doing What, Why”(3W)通常难以快速、原位、深入地探测。针对此共性瓶颈,我们(一)提出了拉曼组(Ramanome)和元拉曼组(Meta-ramanome)概念,证明其作为一种广谱适用、免标记、非侵入式的单细胞代谢表型组,可快速鉴别微生物种类,并测量细胞活性、底物代谢、大分子产物、环境应激、药敏等关键代谢功能;(二)开发了一系列单细胞拉曼分选(RACS)核心器件,包括pDEP-RADS、RAGE等,研制成功国内外首台“单细胞拉曼分选-测序耦合系统”(RACS-Seq)和首台“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”(FlowRACS),实现了菌群单细胞代谢快检、分选与测序的全流程仪器化;(三)基于上述原创仪器,提出了“单细胞代谢表型组-基因组”((MP-G)n)概念,并针对人体、海洋、土壤等典型菌群,围绕临床感染用药、地球碳循环机制等应用,示范了3W问题的刻画与回答。(MP-G)n将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数据类型和大数据引擎,服务生命暗物质的快速探测和利用。

当前,微生物组中绝大部分细胞尚难以培养,故难以快速探测和利用其功能,被学术界称为“生命暗物质”针对上述问题,单细胞中心坚持加强对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,自主研发的仪器原创性地实现了菌群单细胞功能检测、分选、测序与培养之完整流程的仪器化,并积极推动产业群体的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。

微生物组(菌群)是地球上能量与元素循环的主要载体。微生物组学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,与人体、动植物和环境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。

“微生物组与大健康”跨学部前沿科学与技术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,上海交通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高层次学术活动,由邓子新、焦念志、岳建民院士联合倡议发起,以学术报告结合高水平的圆桌讨论的形式开展,以充分交流最新学术成果,深入讨论微生物组学的发展现状,旨在借助学部平台,听取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,探索和把握微生物组学学科发展内在规律,梳理和凝练相关领域前沿及关键问题,明确未来学科发展路径,为国家层面上实施微生物组学与大健康相关重大项目凝练目标,推动交叉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成果产出。

地址: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189号
Email:singlecell@qibebt.ac.cn

联系电话/传真:86-532-80662653/2654

Copy © 2013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

鲁ICP备12003199号-3 鲁公网安备37021202001256